CCPortal
亚开行报告分析亚太地区气候变化的人文因素
原文题名A Region at Risk: The Human Dimensions of Climate Change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亚洲开发银行(ADB)、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PIK)
译者刘燕飞
发表日期2017-07-14
原文网址https://www.adb.org/sites/default/files/publication/325251/region-risk-climate-change.pdf
正文

2017年7月14日,亚洲开发银行(ADB)和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PIK)联合发布题为《处于危险中的地区:亚太地区气候变化的人文因素》(A Region at Risk: The Human Dimensions of Climate Change in Asia and the Pacific)的报告称,持续的气候变化将给亚太地区国家带来毁灭性的后果,不但可能严重影响其未来增长,还将抵消先前的经济发展成果并降低生活质量。

报告揭示了亚太地区最新预测的气候条件变化带来的区域影响,评估指出,即使根据《巴黎协定》将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1.5 ℃或2 ℃之内,土地、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等部门仍将受到气候变化的显著影响。在常规情景(BAU)下,到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将超过4 ℃,人类能够适应气候变化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1 观测和预测的亚太地区气候变化

1.1 温度变化

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到2100年,预计亚洲部分地区夏季平均气温将比工业革命前高6 ℃以上。局地温度变化与全球或区域平均温度变化存在明显的差异。气候模式预测显示,亚洲高纬度地区夏季气候变暖加剧,气温升高幅度可达8 ℃。

1.2 极端高温

极端高温发生的地区分布将更加不均匀。在常规情景下,当前气候条件下的夏季气温异常可能成为2070年以后新的温度常态。由于频繁发生前所未有的极端高温,一些地区,特别是在东南亚地区可能会进入全新的气候格局。如果将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2 ℃以内,将极大地降低极端高温的风险;如果将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1.5 ℃以内,预计亚洲遭遇极端高温的地区面积比例将会减半。

1.3 降水

根据气候模式预测,到2100年,亚太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呈上升趋势。观测结果和气候模式预测结果均显示,强降水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明显增加,特别是在东南亚地区。如果全球气温继续上升,那么可能面临更严重的洪水。

1.4 海平面上升

如果完全实施《巴黎协定》,至2100年海平面上升幅度可能控制在0.65米之内;而在常规情景下,海平面可能将上升1.4米。两种情况下,海平面都将在未来几个世纪继续上升。即使遵守2 ℃的温度升高上限,海平面最终会在未来几百至几千年内上升超过5米。

1.5 冰川和河流

在亚洲高山地区,已经显示出可以观测到的冰川衰退迹象,但是变化程度非常不均衡。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显示,随着冰川天然储存能力的下降和冰川湖泊爆发洪水的可能性增加,洪水和水资源短缺的风险将增加,对降水的依赖程度也会增加。

1.6 热带气旋

定量分析全球变暖对亚太地区热带气旋的影响程度仍然是一个挑战。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预计其带来的损失呈上升趋势。由于热带气旋的强度随着全球平均气温的上升而加剧,并且海平面上升会带来并发灾害,因此,在常规情景下将比实施《巴黎协定》的情景下带来更高的损失。

2 气候变化对亚太地区人类系统的影响

2.1 农业

农业是亚太地区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来源,也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劳动人口占比较大的行业。土壤生产力下降、地下水枯竭、可用水量下降、病虫害发生率升高和盐度增加都威胁到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预计气候变化将显著增加这些压力。气候变化将对亚太地区农业产量和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报告预测,在东南亚的部分国家,如果不采取适应性措施,到2100年,水稻产量将减少50%;中国在干旱情境下,农作物产量会下降10%,其中小麦是受影响最显著的作物种类,到2050年将下降8%~24%;中亚地区乌兹别克斯坦在2050年升温2 ℃情境下,预计几乎所有作物的产量都将减少20%~50%。气候变化还将影响亚太地区的粮食安全和粮食进口需求,到2050年,南亚的粮食进口成本可能会由每年20亿美元增长到150亿美元,粮食短缺可能会使南亚营养不良的儿童人数增加700万。

2.2 渔业与海洋生态系统

到2100年,海洋生态系统,特别是西太平洋海洋生态系统将面临严重危险。如果全球气温上升4 ℃(不采取任何新措施的情况下),该区域的所有珊瑚礁生态系统将因大规模珊瑚白化而崩溃。即使全球气温上升1.5 ℃,预计89%的珊瑚礁也将发生严重白化,这将严重影响东南亚地区与珊瑚礁相关的渔业和旅游业。

2.3 安全

能源资源、自然资源和贫困是造成冲突的重要变量,其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脆弱性将成为未来不稳定状况的驱动因素。气候变化可能会加剧能源不安全局势,主要体现在电网基础设施失效、持续依赖不可持续的化石燃料、水电站排水系统不稳定而间歇性运行,以及火电厂缺乏冷却水而导致发电能力下降。燃煤电厂等化石燃料生产投资可能会因为可再生能源市场占有率的提高而变为搁置资产。随着亚洲地区能源需求的增加,能源供应的不安全局势可能会导致冲突。

2.4 移民

温度上升、可用水资源减少以及灾害事件日益频发且严重程度增加造成人员流离失所,这一趋势可能会因未来的气候影响而加剧。气候变化引起自然资源的贬值和退化,可能将导致农村发生贫困和人口向城市的迁移。移民常常居住在城市贫民窟临时定居点,这反过来又增加了城市违规居住区。因此,城市将同时存在对全球气候事件和地方性灾害的脆弱性。2 ℃的温度上升将导致一些地区处于中度风险之中,而4 ℃的温度上升将对亚洲经济至关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造成严重的破坏。

2.5 城市

亚洲快速增长的城市在气候变化方面正面临着2个方面的挑战:许多城市将受到全球变暖及其后果的影响;城市也是造成问题的一部分原因,因为城市地区集中的人类活动排放了大量温室气体。目前,城市的高温日数是农村的2倍,这一数字到2100年可能会增加10倍。

2.6 供应链

由极端天气事件引起的供应链中断会通过全球化贸易网络传播。一方面,由于亚洲的行业之间存在高度的相互联系,极端事件在该地区内和世界其他地区都会产生强烈的反应。另一方面,亚洲的生产和消费也可能会受到该地区之外事件的影响。

2.7 健康

气候变化对亚太地区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抵消了过去几十年来取得的许多健康成就。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估计,到2030年,由于亚太地区气候变化引起的15岁以下儿童死亡人数约为16000人,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发育不良)相关的死亡人数为26000人。到2050年,估计将引起8000例腹泻病和21000例营养不良(发育不良)。老年人(65岁以上)热相关致死人数至2030年和2050年将分别增加约20000例和52000例,与媒介传播疾病(如疟疾和登革热)相关的致死人数将分别为每年3000人和10000人。

3 建议

3.1 农业方面

报告建议建立有效的气候信息系统,包括预警系统,以帮助农业生产者充分响应;促进具有气候恢复力(尤其是耐高温)的作物品种的传播;支持灌溉基础设施的投资,包括具有经济效率的储水设施,以便在未来的气候条件下实现足够高的回报率;探索风险分担工具的可能性。

3.2 海洋生态环境方面

该地区社会经济对其海洋生态系统的高度依赖表明,迫切需要调整国家保护政策来保护珊瑚礁及其生态系统服务。措施包括严格的海洋治理以防止或减少过度捕捞,以及基于生态系统的沿海地区综合管理以提高珊瑚系统的抵御能力。相关政策需要重视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

3.3 健康方面

未来的研究应当更全面地了解气候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采用新的模式和量化方法,将现有的生物物理影响的估计转化为人类健康和福祉的标准化措施。

3.4 移民问题

报告提出应对亚太地区气候变化的长期、中期和近期建议。长期而言,需要将移民作为发展战略;中期而言,需要建立或扩大区域基金来应对气候变化影响;近期来看,需要提升制定政策和规划的经验基础,完善劳动移民政策、备灾和疏散管理的能力建设,加强环境移民机制建设。

3.5 贸易网络方面

私营和公共部门需要制定适应计划,以提高对级联式经济震荡的抵御能力。公共部门应当为重要的公共供应基础设施提供气候保护,以防止供应链中断;支持建设项目示范,为私人生产设施提供气候保护;提供可能的风险信息,加强信息共享,以帮助企业进行供应链风险评估;以及加强跨国界的信息共享,以帮助制定和实施涉及全球供应网络的稳定性和恢复力的国际标准、方案和准则。

文献类型快报文章
条目标识符http://gcip.llas.ac.cn/handle/2XKMVOVA/85263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亚洲开发银行(ADB)、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PIK). 亚开行报告分析亚太地区气候变化的人文因素. 2017.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亚洲开发银行(ADB)、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PIK)]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亚洲开发银行(ADB)、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PIK)]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亚洲开发银行(ADB)、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PIK)]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