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mate Change Data Portal
中国学者提出多样化菜肴消费是实现《巴黎协定》目标的关键 | |
原文题名 | GHG Mitigation Strategies on China’s Diverse Dish Consumption Are Key to Meet the Paris Agreement Targets |
《自然·食品》(Nature Food) | |
译者 | 刘莉娜 |
发表日期 | 2024-05-21 |
原文网址 | https://doi.org/10.1038/s43016-024-00978-z |
正文 | 5月21日,《自然·食品》(Nature Food)发表题为《中国多样化菜肴消费的温室气体减排战略是实现<巴黎协定>目标的关键》(GHG Mitigation Strategies on China’s Diverse Dish Consumption Are Key to Meet the Paris Agreement Targets)的文章,首次系统评估了中国大规模、多元菜系和菜品消费温室气体减排对实现气候目标的影响,通过分析居民饮食偏好,提出多样化饮食改变策略。 应对气候变化取决于与食物有关的需求侧减缓策略,而这又取决于菜肴级别温室气体排放的明确核算与管理。因此,来自东北财经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和辽宁盘石数据科技有限公司(PanshiData Technology, Shenyang)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自下而上的综合排放框架,基于中国省会城市80多万家餐厅数据,首次评估了36种菜系、540种菜肴的温室气体排放影响,并探讨了不同城市不同菜系在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和消费偏好方面的差异。 研究发现:①2020年,中国粮食系统温室气体排放量约为4.64 Gt CO2eq(1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约占排放总量的37%,平均每道菜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为8.44 kg CO2eq(千克二氧化碳当量)。②不同菜系的温室气体排放存在显著差异,来自食材生命周期和烹饪相关的排放量占主导地位,其中,食材生命周期对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率高达94.07%。③不同城市由于美食消费偏好或者地域文化差异等导致其温室气体排放存在差异,比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和杭州,这些城市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所有省会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55%;比如,火锅、川菜、西餐、小吃和烧烤等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占菜肴消费排放总量的近52%。④中国目前的食物消费模式可能与1.5 ℃和2 ℃的气候目标并不一致,但通过选择低温室气体排放的菜系和菜肴,可降低38%~69%的排放,有助于实现气候目标。研究结果有助于促进低排放饮食转型升级,对于实现可持续饮食消费和《巴黎协定》气候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
文献类型 | 快报文章 |
条目标识符 | http://gcip.llas.ac.cn/handle/2XKMVOVA/285430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自然·食品》(Nature Food). 中国学者提出多样化菜肴消费是实现《巴黎协定》目标的关键. 2024.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条目无相关文件。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自然·食品》(Nature Food)]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自然·食品》(Nature Food)]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自然·食品》(Nature Food)]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