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Portal
联合国环境署发布《第三极环境科学评估报告》
原文题名第三极环境科学评估报告执行摘要
联合国环境署(UNEP)
译者刘莉娜
发表日期2022-04-21
原文网址https://wedocs.unep.org/bitstream/handle/20.500.11822/39758/ASATPE_ESCH.pdf
正文

地球第三极包括青藏高原及其周围地区,西至帕米尔-兴都库什山脉,东至横断山脉,北至天山和祁连山,南达喜马拉雅山,是亚洲“水塔”,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高山生态系统。4月21日,联合国环境署(UNEP)发布题为《第三极环境科学评估报告》(A Scientific Assessment of the Third Pole Environment)的报告,是关于第三极环境变化的首个综合评估报告。报告从气候变化、水资源可利用性、生态系统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四个方面列出了多学科研究的最新认知。

(1)第三极地区在过去2000年以来整体呈变暖、变湿趋势。冰芯和年轮古气候指标显示,第三极气候经历了多个冷暖事件,并在过去2000年里呈现整体变暖和变湿的特征。变暖开始于19世纪晚期,在20世纪进一步加剧,并在21世纪达到峰值。与变暖趋势相似,降水增加开始于20世纪,并在持续。变暖和变湿的趋势都得到过去几十年第三极观测数据的支持,同时强调了季节和区域差异,较高海拔区增温更明显,以及极端降水事件的降水量不断增加。

(2)这种暖湿化过程导致第三极水体呈现快速变化特征。作为温度和降水量变化的结果,第三极地区的冰川面积和物质量都有所减少,空间表现为喜马拉雅地区的冰川物质损失更多,而第三极腹地的冰川物质损失较少。这种变化还导致近年来冰冻圈相关的自然灾害频发,还有迹象表明,未来随着气候的变化,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还会增加。积雪厚度、面积和持续时长在过去几十年里有所减少。同时,第三极地区的主要河流径流量大部分都有增加趋势。

(3)第三极地区生态系统在人为保护干预下整体趋好。第三极具有多样的生态系统,包括草地、灌木和苔原、森林、农田和湿地。森林和湿地孕育着巨大的陆地和水生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功能。土壤质量整体恶化的趋势和水土流失的状况在进入21世纪后有所改善。第三极地区的生态系统一直在变化,表现为生长季提前,植被覆盖度增大,生产力提高。植被覆盖度扩大增强了土壤的涵养水分能力,而一度经历了冻土活动层增厚、冻土温度增加的第三极,其主要河源区的沙漠化面积也在扩大。此外,还面临气候变化等诸多挑战,比如,温度和降水量预估变化的多米诺效应显著影响冰冻圈和水圈,进而影响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4)第三极地区周边的人类活动对该地区生态环境也带来了负面影响。主要包括黑碳排放、重金属污染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空气污染相关的人类活动,对该区生态环境造成负面效应。已有研究发现,印度季风、西风带和局地环流系统都可能从不同的源区传输污染物到第三极上空。尽管目前第三极地区的黑碳、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大气污染物含量与城市相比相对较低,但有上升的趋势。大气污染物从周边国家传输到第三极不仅对人类健康有害,还加速了冰川消融。

通过模型预测指出,第三极的气温在21世纪晚期将比参考时段(1995—2014年)上升1.4~5.6 ℃。如果全球增温速率在21世纪末期一直维持在1.5 ℃,那么随海拔升高而加剧的增温速率将维持在1.8±0.4 ℃,模型预估降水量也将在21世纪末增加6%~15%,但区域和季节差异将一直存在。尤其在以冰川融水为主要补给源的流域,未来的径流量将普遍上升,在到达峰值后将稳步下降,这是因为升温造成的冰川退缩不再足以供给足够的冰川融水。

文献类型快报文章
条目标识符http://gcip.llas.ac.cn/handle/2XKMVOVA/255489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联合国环境署(UNEP). 联合国环境署发布《第三极环境科学评估报告》. 2022.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联合国环境署(UNEP)]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联合国环境署(UNEP)]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联合国环境署(UNEP)]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