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Portal
CPI探讨中国气候金融的发展潜力
原文题名The Potential for Scaling Climate Finance in China
气候政策倡议(CPI)
译者曾静静
发表日期2021-02-04
原文网址https://www.climatepolicyinitiative.org/wp-content/uploads/2021/02/%E4%B8%AD%E5% 9B%BD%E6%89%A9%E5%A4%A7%E6%B0%94%E5%80%99%E9%87%91%E8%9E%8D%E8%A7%84%E6%A8%A1%E7%9A%84%E6%BD%9C%E5%8A%9B-3.pdf
正文

2021年2月4日,气候政策倡议(Climate Policy Initiative, CPI)发布题为《中国扩大气候金融规模的潜力》(The Potential for Scaling Climate Finance in China)的报告,概述了气候融资、绿色金融和创新金融在加速中国脱碳和支持中国向绿色经济转型方面的潜力。

中国在未来10年(2021—2030年)的气候行动将对世界能否将气候变暖控制在1.5 ℃以下发挥决定性作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中国占全球总排放量的1/3。按照目前的排放轨迹,中国碳排放量到2030年预计将比2015年的水平进一步增长7%~15%,这将足以抵消全球的下降趋势。为确保中国实现生态型社会的目标,同时保障中国对《巴黎协定》的承诺,需要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调动气候和绿色金融。

1 主要发现

作为最快解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封锁并开始经济复苏的国家之一,伴随着即将于2021年出台的“十四五”规划,中国面临着历史性的机遇,制定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突出创新型绿色和气候金融的作用。报告的主要发现如下:

(1)中国的绿色金融改革在“十三五”规划期间取得重大进展。高层政策支持、央行领导、绿色分类法、大量激励措施等,都是促成这一成功的关键因素。新兴的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已经成为成功典范,在过去5年(2016—2020年)中为绿色项目调动了数万亿元资金。

(2)2017—2018年,中国绿色金融的年均总量为2.1万亿元(3200亿美元)。需要在此基础上扩大4倍,才能满足预计的绿色投资需求。在未来10年,每年需要多达1.4万亿美元的投资,才能达到中国2015年制定的气候目标和环境保护标准。考虑到中国是基于碳排放强度的排放目标,而不是绝对值,实际投资需求可能更高。

(3)公共部门发挥着重要作用。公共来源至少占绿色金融总额的51%,其中近95%来自央企、政策性银行和其他主要国有银行。绿色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PPP)提供了1/5的气候金融,但其中大部分仍来自政府预算的补贴,几乎没有激励措施来鼓励私有主体参与。私营部门对气候金融的贡献主要集中在太阳能行业。

(4)气候金融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当前绿色在中国金融体系中的渗透率约为4%。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成熟,以及主体对绿色金融工具越来越熟悉,市场占有率将会增长。中国一直在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扶持,发展新的优惠资本,探索创新结构兴趣渐长。移动支付和网上银行为零售消费者与投资者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通过基金和合资企业的方式,国外私有资本与国内主体的合作机会也日益增多。

(5)中国扩大私有气候金融规模仍面临主要障碍。尽管自上而下实施绿色金融改革调动了大量绿色资本,但资金获取者仍集中在公共主体上。虽然私有资本对于实现投资目标必不可少,但却无法从不断增长的可用绿色资本中受益。目前私有主体应如何获得资金仍不明确。对气候影响感兴趣的私有企业和投资者,面临高额的“搜索成本”,进入正式投融资的渠道有限。

(6)中国对外投资的绿色化进程中有重大机遇。2013—2019年,中国的对外投资超过2万亿美元,其中7390亿美元(占37%)投向了“一带一路”倡议伙伴国家。同期,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能源相关投资约为2920亿美元,其中一半用于化石燃料。多项倡议正在考虑将绿色标准纳入到“一带一路”投资中来。此类举措值得期待,但绿色要求必须目标远大、表述明确并且要在项目筛选和投资决策中得到采用。

2 建议

扩大中国气候金融规模需要有明确的政策信号和激励机制,有效利用系统内的所有金融工具,促进多元金融主体的参与,具备健全的问责框架。具体建议如下:

(1)继续提高上层目标和绿色标准。①国家政策中的关键目标(如“五年规划”),为全国各地的经济主体提供了重要信号。最新“国家自主贡献”以及将于2021年发布的“十四五”规划,是中国提高气候目标、展示在该领域继续保持领导地位的重要机会。②提高中国现有绿色分类法标准,明确排除标准,使绿色资产质量和项目融资水平得到提升。③作为最早从COVID-19疫情中复苏的国家之一,中国面临着历史性机遇,在复苏工作中重申气候雄心并将绿色考量主流化。

(2)具备创新融资结构的激励试验。①监管机构将创新工作纳入绩效评价和奖励范围,以此鼓励试验。②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及清洁发展机制基金提供赠款与担保,用以资助早期阶段项目、可行性研究和以结果为导向的项目。③保险方案可针对私有投资者在以影响为导向的气候项目中承担的绩效风险进行投保。

(3)营造提高私有主体参与绿色新项目的可见度。①大型银行和政府成立的绿色基金的投资决策过程不透明,这抑制了与国企或地方政府没有联系的主体的参与度。各种对接平台,如湖州银行的绿色信贷管理平台、湖州市政府的绿色金融一站式服务平台,将感兴趣的投资者与合格的绿色项目及投资产品联系起来,从而降低搜索成本并提高效率。②近期发布了《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指导意见》,鼓励发展各种机制以吸引私有资本,旨在广泛促进合作机会和经验交流。

(4)对资金最终分配流向与影响力进行追踪和监管。①如果没有强有力的追踪和影响上报标准,很难保证将气候资金流有效地分配到能产生最大影响力的项目中来。当前,绿色金融政策仅提出一些关键指标,主体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汇总报送这些指标。确保事后报告气候影响且按照主体对项目的贡献份额按比例进行计算,这可以成为改善影响跟踪并避免重复计算的一种方法。②证监会即将对上市公司实行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该举措有助于加强流程跟踪和监管。该措施要求公司报告其气候金融情况,正在就包括哪些指标吸收建议。

(5)对高排放行业引入强制性排除清单和负面激励机制。①绿色金融改革不仅涉及增加绿色部分,还涉及减少对高排放行业的支持。目前,中国的绿色金融改革尚未对高排放组合产生重大影响。②生态环境部提出了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的污染行业清单,这一实践可以在其他领域进一步扩展和应用。③近期提出的“气候投融资标准体系”有助于建立气候投资的具体筛选标准,鼓励对事后绩效进行有力监管。

文献类型快报文章
条目标识符http://gcip.llas.ac.cn/handle/2XKMVOVA/172152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气候政策倡议(CPI). CPI探讨中国气候金融的发展潜力. 2021.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气候政策倡议(CPI)]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气候政策倡议(CPI)]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气候政策倡议(CPI)]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