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Portal
喜马拉雅造山带隆升历史及其对南亚季风的指示意义
其他题名Quantifying the rise of the Himalaya orogen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South Asian monsoon
丁林
数据提供者丁林;
发布日期2020
维护机构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
中文关键词构造地质 板块构造
中文简介本数据集来源于论文:Ding, L., Spicer, R.A., Yang, J., Xu, Q., Cai, F.L., Li, S., Lai, Q.Z., Wang, H.Q., Spicer, T.E.V., Yue, Y.H., Shukla, A., Srivastava, G., Khan, M.A., Bera, S., and Mehrotra, R. 2017. Quantifying the rise of the Himalaya orogen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South Asian monsoon. Geology, 45:215-218.该项成果是丁林研究员团队在青藏高原开展古高度系列研究成果的一部分。该团队应用植物化石及稳定同位素方法,重建了喜马拉雅-青藏高原造山带南缘定量隆升历史。含植物化石地层锆石U-Pb年代学表明柳区地层时代为晚古新世(56Ma),恰布林地层时代为早中新世(21-19Ma)。植物化石结果表明在喜马拉雅地区完全退出海洋沉积历史前后(55-50Ma),柳区地区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海拔高度(~1000m 或更低),直到早中新世,恰布林地区的古高度也仅为~2300m。不同于古新世就具有高海拔 (~5000m)特征的冈底斯山,喜马拉雅从晚古新世时(56Ma)的~1000m 缓慢生长至早中新世时(21-19Ma)的~2300m 高度,此后~5-7 Ma 快速隆升,达到现今高度。过去56 Ma的喜马拉雅-青藏高原与喜马拉雅前陆盆地降水对比揭示,喜马拉雅山隆升可能是藏南地区逐渐干旱的原因。
空间范围喜马拉雅山
时间范围百万年
可获取性离线申请
语种中文
国家中国
学科子类地质学
文献类型数据集
条目标识符http://gcip.llas.ac.cn/handle/2XKMVOVA/166518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丁林. 喜马拉雅造山带隆升历史及其对南亚季风的指示意义.2020-01-01.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丁林]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丁林]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丁林]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