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Portal
专家解读四川泸定6.8级地震 提醒次生灾害防范和保护措施  科技资讯
时间:2022-09-06   作者: 孙自法  来源:[中国] 科学网
关键词: 专家  四川  地震  保护  

 

中新网北京9月6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6.8级地震发生后,当地民众受灾情况和抗震救灾工作备受关注。多位灾害防御专家接受媒体采访,分析解读泸定6.8级地震震害特点,提醒受灾民众和救援人员防范地震诱发的各类地质次生灾害,并采取措施自我保护。

地震诱发地质灾害为应急救援带来挑战

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副主任吴健研究员指出,本次泸定6.8级地震的震中位于地震区划图的8度至9度地区,属于高烈度区。此次地震震级较大,震区多为高山峡谷,叠加强烈的地震动地形效应等不利因素,震中附近地区的农村地区,尤其是位于陡坡和山谷地区的农民自建房屋,可能出现较为严重的倒塌,造成一定人员伤亡。

同时,地震诱发的严重地震滑坡、崩塌等地震地质灾害也为应急救援带来不小挑战。震中附近地区高山峡谷地形是地质灾害高发地区,是造成较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基础设施破坏的重要原因。而且由于地震滑坡、崩塌的发生可能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如发生降雨可能引发泥石流,在现场工作的应急救援人员要高度警惕、确保自身安全。

吴健表示,泸定6.8级地震时雅安、乐山乃至成都等距离震中较远的城市,发生了高层建筑震感强烈、晃动明显的情况,这是远场长周期地震动效应的结果,一般不会造成结构上的破坏,可能会导致局部墙皮开裂脱落、装修装饰轻微破坏等,排除偶然因素,一般不会造成严重人身伤害,广大市民也不必惊慌。

主要有两大类区域容易发生地震次生灾害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秘书长、灾害科普委员会主任邹文卫认为,四川泸定6.8级地震的震中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高山峡谷地貌形态突出,地形变化差异大,地震时极易造成地质次生灾害。

容易发生地震次生灾害的区域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是在山崖旁边、冲积扇地区、山大沟深处、大江大河堤岸处、平坦的湖边及岸边,这些地方在地震时容易产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不均匀沉降、堰塞湖、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第二类是软弱土、液化土地区,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陡坡、陡坎,河岸和边坡的边缘,结构性裂缝地段,以及成因和岩性不均匀的土层(含古河道、疏松的断层破碎带、暗埋的塘滨沟谷)等,这些地方在地震时容易产生地表塌陷、沙土液化、错动和裂缝等次生灾害。

邹文卫还提醒说,如果遇到地震时或震后发生次生灾害,要迅速环顾四周,向较为安全的地段撤离,根据不同的野外环境,采取以下措施自我保护:

以岩石为主的山体可能引发山崩和滚石,要沿着与岩石滚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注意一定要保护好头部。

以沙土为主的山体可能引发滑坡,要尽量躲开山体陡峭或沟谷之处,向地势平缓处转移。

如果在水边,要赶紧向地势较高的安全地方转移,以防地震造成上游水库溃坝形成的洪水。如在湖边或水库等大面积水泊附近,地震时也要迅速转移远离水边,以防地震引发的山崩滑坡涌入水库,造成水体涌动形成的涌浪。

中国地震局派出160余人现场工作队

来自中国地震局的消息说,这次四川泸定6.8级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立即启动二级应急响应,应急管理部党委委员、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闵宜仁第一时间指挥调度应急处置工作,并按照应急管理部部署于地震发生后的当天下午带领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工作组赶赴震区,指导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中国地震局派出160余人现场工作队,开展地震监测、烈度评定、震害调查、震情跟踪、科普宣传等工作,并协助和指导地方政府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一是现场工作队抓实抓细地震应急处置各项工作。二是派出19个现场灾害调查组,分别前往震中及周边6个区(县)37个乡镇开展地震灾害调查和烈度评定等工作。三是派出11支流动观测队伍,携带22套设备在震中及周边区域开展流动测震、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地磁、跨断层监测等工作。(完)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原文来源: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9/485805.shtm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